Helen Frankenthaler 海倫-弗蘭肯瑟勒,
這個聽上去冗長又拗口的名字,初見似乎有些陌生,
可她卻是美國當代抽象表現(xiàn)主義代表人物之一,
從她的處女作《山與?!芳捌浔澈蟮墓适?,
就能窺見這位美女藝術家對色彩把控應用的詮釋和迷戀。
她的人生,從此與色彩捆綁在了一起。
要說找一個顏色去形容她的人生,我會用白色。
1928年,海倫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因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盡管正值世界格局動蕩不安,美國因遠在大洋彼岸得以避免各類戰(zhàn)爭。
天賜美貌,身段窈窕,二十世紀初的美國中產(chǎn),似乎約定俗成,將嫁人生子視為女兒最終的歸宿。
海倫偏不。
她自認天賦異稟,熱愛藝術創(chuàng)作,對色彩的敏感和繪畫的執(zhí)著,硬是將自己送上了一條與眾不同的人生之路。
雖然各界一直以來對她的藝術天賦倍感質(zhì)疑,但一幅出道作品《山與海》,讓世人都老老實實閉上了嘴。
那一年,她只有23歲。
23歲的她,就是一張純凈的白紙。 剛剛點綴了一些淡淡的、清爽而有活力的顏色,玻璃藍,西柚水紅,碧波蕩漾的青綠......
想必她去的那片海,那座山,也定是清澈透明。
年少成名,家境優(yōu)渥,美貌出眾,無論在哪一個領域,都是妥妥的人生贏家,傳說中金字塔頂端的白富美。 然而她的職業(yè)生涯,才剛剛開始。
一畫,就是六十幾年。
色域繪畫是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一個分支流派,與傳統(tǒng)的抽象流派不同,它的表現(xiàn)方式是以一個視野為主,而不是一個中心焦點。 弱化局部的概念,強調(diào)整體的和諧。
通過顏色的分層模塊,表達一種平坦、與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沒有聯(lián)結(jié)的狀態(tài)。
Flood,1967
上世紀五十年代,純粹只注重色彩的繪畫,有段時期被認為屬于邊緣領域。
當時普遍認為這只是一個裝飾性、被摒棄的流派,也因為這樣,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就此石沉大海。
色域藝術家更著重如何在畫布上渲染色彩。
海倫就是以大膽使用色域技法而聞名,更特別的,是她創(chuàng)作的獨特的繪畫方式——浸染技術。
浸染技術,比一般的作畫手法,要大膽隨意得多。
可這種隨意,需要天賦,更需要細致入微的觀察,還需要一個自由而勇敢的靈魂。
1952年,大多數(shù)美國年輕女孩都在外出野餐,與男伴相約百老匯,穿著熱辣的比基尼在沙灘曬太陽,而海倫剛結(jié)束一場尋找靈感的海島之旅,便馬不停蹄地跑回家,搬來厚厚一塊畫布,將稀釋的顏料緩慢地倒上去。
她穿著黑襪和牛仔褲,從不戴手套,一桶一桶鮮亮而低飽和度的顏料鋪滿了那塊7*10英尺的畫布。
松節(jié)油的稀釋效果出奇的好,而將畫布平鋪在地板上,取代大部分藝術家都用畫架垂直支撐或靠在墻上,是海倫獨創(chuàng)的方法, 顏料所受的地心引力相對均勻,便會在畫布上四處擴散,有時還會產(chǎn)生光暈般的效果。
這是一幅具有水彩畫的精致感,卻和水彩畫大相徑庭的浸染畫作。
讓她成為藝術界升起的冉冉之星的出道作品——《山與?!?nbsp;
這幅畫以色彩鮮艷和充滿詩意備受推崇,被認為是一種全新的色彩運用技術,
進而影響了色域派藝術運動和一批杰出的藝術家。
也許這就是天賦,天選之女,總是能從出其不意的角度觀察事物。
可愛的是,海倫日常作畫,還會使用海綿,油漆輥操控顏料,時不時將裝修用的房刷也拿來用用。
倒完顏料,海倫將顏料桶垂直過來,用力拍拍桶身和桶底,讓顏料像斷線的珍珠一樣一滴一滴落到她想要的位置。
有時嫌顏料自然流動的太慢,海倫還會把畫布直接拎起來,以各種方式、各種角度傾斜。
對于美人的日常,留下的痕跡很少,從幾張黑白的生活照里,卻能隔著數(shù)十年光陰的流轉(zhuǎn),看到時光與閱歷賦予她的一切。
這張帶著透明感、有幾分清新色彩的白紙,開始有了沉淀下來更為濃重的顏色。
不刻意,不做作,打破墨守成規(guī),整個過程沒有經(jīng)過任何修飾。
甚至很多時候,海倫在完全沒有靈感的情況下,穿上黑襪子,
潑一桶根據(jù)心情或者天氣挑的顏料,然后讓顏料的自由流動帶領她的思緒和靈感。
一雙七彩的手,隨心隨性的生活狀態(tài),這個女人真是瀟灑地令人羨慕。
仿佛天生就對美而敏感,而這種始終保持活力,勇于挑戰(zhàn)自己!
對新鮮事物有旺盛的好奇心和生命力,還不自負美貌的美人,
根本就酸不起來,只有衷心的一句“佩服”!
A green thought in a green shade, 1981
Grey Fireworks, 1982
不少人很難理解,好好的一幅畫,為何要“畫蛇添足”加一些看起來“違和感滿滿”的幾點鮮艷?
別忘了,海倫是個多么顛覆傳統(tǒng)的女性,
倘若沒有那幾點橙、紅、寶藍、粉,這幅畫也沒什么稀罕的。
正是因為這些個人特色,才讓整個作品立體鮮活起來、有層次感,多了幾分似有若無的引導。
“沒有規(guī)則,藝術才能誕生,突破才能產(chǎn)生,去違背規(guī)則或忽視規(guī)則,這就是發(fā)明的全部。”
——海倫-弗蘭肯瑟勒
Flirt, 1995
通過她的浸染技術,畫布與顏料合為一體,更強調(diào)了畫的平整度;
稀釋過的顏料滲透到畫布的纖維中,變成了畫布,而畫布,也融入了顏料。
Bullseye,1989
浸染技術能將兩者由形到神都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載體和所傳遞的信息,從來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因此項絕妙的發(fā)明,色彩才在畫布上最大限度地展示出它本身的多姿。
Spring bank,1974
海倫美麗的抽象畫可能不像其標題所代指的風景云云,但他們的顏色、宏偉和魅力將欣賞者帶到了那里,并對抽象藝術的未來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海倫的人生,漸漸豐富而豐滿,五光十色,卻不晃眼。
美人還不算稀奇,難得的是,這位大美人總是愿意主動挑戰(zhàn),主動跳出舒適區(qū)。
海倫在職業(yè)生涯后期投入到木刻版畫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并在這一領域度過了她人生輝煌的二十年,取得了莫大的成就。
與另一位色彩運用大師——梵高一樣。海倫在幾幅作品中也從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中取得靈感。
源氏物語 I
在《源氏物語》系列版畫中,在雕刻過的木塊上使用了幾十種透明的顏色。
木刻版畫不比柔軟的畫布畫紙,前者更考驗一個人對色彩的把控能力。
稍有不慎,整個畫面會不夠清爽利落,難以呈現(xiàn)出豐富生動的層次感,所要傳達的情緒也不夠準確。
《源氏物語》六幅版畫和她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蝴蝶夫人》,
成為了她在版畫領域的又一成就。
蝴蝶夫人
印刷是將油墨從木塊、金屬板或石灰?guī)r(稱為母版)轉(zhuǎn)移到一張紙上,產(chǎn)生一個印痕,通常是許多印痕。
藝術家可以選擇雕刻多個母版來生成單個圖像。
“革命探險家”海倫女士再一次通過木刻版畫中使用并重新定義了這種技術。
在木頭上覆蓋著棉紙,使顏色可以微妙地浸入染色。
木紋通過顏料顯現(xiàn)出來,體現(xiàn)出一種微妙的效果。
雖然在這些作品中有些許自由和雜亂,但仍然能感覺到藝術家情緒表達的精確和色彩細節(jié)的把控。
海倫-弗蘭肯瑟勒的力量是率性和克制的結(jié)合。
對海倫-弗蘭肯瑟勒來說,色彩和質(zhì)地與主題一樣具表現(xiàn)力。
顏色是萬物的起源, 這些作品能刺激又能安撫人的感官。
自由的形狀允許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
她作品中的色彩有柔美清淡,也有深沉,結(jié)合用在家居搭配上是完美的藝術表現(xiàn)。
對美好事物的捕捉,源于內(nèi)心的強大和不設限。
在海倫身上,能看到一張白紙慢慢變得豐滿立體,厚重而充滿傳奇色彩。
就像她對于色彩的熱愛和使用,我們欣賞的同時,也是一種肯定。
海倫的藝術作品里各式各樣的色彩,值得我們提煉出來再創(chuàng)作,也許藝術正是這樣,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識別二維碼
關注愛涂妝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