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一本書,
聽一段關(guān)于色彩的故事。
張大千 《臨撫敦煌壁畫》
朱砂 青金 硅孔雀,
赭石 瑪瑙 密陀僧,
黑曜 利久 巖焦茶,
蛤粉 黑朱 紅珊瑚,
松綠 空青 瓦崗紅,
鈷藍 香妃 小豆茶,
雌黃 咖啡 元巖肌.....
念著這首關(guān)于敦煌色彩的小詩,
我行走在這座千年古城里,
尋覓著它們曾經(jīng)動人的故事。
樓盛森教授 愛涂妝展廳 敦煌畫作
雖未曾見到色彩的真容,
卻已為其優(yōu)雅的名字所陶醉。
這些浪漫而時尚的色彩,
流轉(zhuǎn)千年,
依然在當今社會綻放著迷人的光彩......
每個時代的繪畫藝術(shù),
都會反映出當時的
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狀態(tài)。
地處西北的敦煌,
自古就是多民族、
多文化交流聚居之地。
政權(quán)統(tǒng)治不斷更迭,
胡漢文化并行,
漢以胡為時尚,
胡以漢為潮流,
在這個多元文化融合時期,
形成了敦煌壁畫獨特的藝術(shù)形式
《 張騫出使西域圖》
從敦煌不同時期的洞窟
壁畫里可以看出,
古人通過色彩與線條的運用,
統(tǒng)領(lǐng)著敦煌壁畫整體的性格與靈魂。
在莫高壁畫中,
紅、白、綠 、黑 、黃 、藍等顏色,
在每一個時期都被運用到了極致,
這些礦物顏料在
每個時代的藝術(shù)家手里不斷演變,
創(chuàng)造出了精彩絕倫,
浪漫唯美的莫高窟文化。
莫高窟第329窟《上下生合繪彌勒經(jīng)變》
九色鹿本生 北魏 敦煌第257窟
紅色系
主要用于大面積
平涂背景色及勾勒線條等,
代表礦物材料有
土紅、朱砂、鉛丹,密陀僧等。
散花飛天 麥積山石窟第4窟
白色主要用于
建筑墻體,人物膚色,飄帶圖案,
衣服,為其它顏色做襯底和勾勒線條,
代表礦物材料主要有
滑石,石膏粉,硬石膏,高嶺石和云母等。
敦煌石窟 大清涼寺
綠色主要用于
人物的頭光、裙飄帶、
圖案建筑的屋頂?shù)取?/span>
代表礦物材料有氯銅礦、石綠和石青等。
嫁娶圖 莫高窟第12窟 晚唐
黑色主要用于
裙帶飄帶、頭光、
建筑圖案 的勾勒線條,
代表材料有
鉛丹的變色物二氧化鉛 、黑曜石等。
敦煌壁畫:中國古代的演唱會,唐代(618 - 907年)
黃色主要用于
背景、頭光、祥云、建筑圖案等,
代表材料有土黃、赭石等。
報恩經(jīng)變之巾舞特寫 莫高窟第12窟
藍色主要
用于飄帶圖案 、佛寶、飾品等圖案,
代表礦物材料有青金石。
莫高窟第275窟
是現(xiàn)存最早的洞窟之一,
在這一時期主要運用了
土紅,土黃,赭石,黑曜石、石青等
顏色進行表現(xiàn)。
榆林窟第25窟《一種七收》
北魏時期增加了以
青金石和石青為主的藍色,
金黃色也被運用到了壁畫繪畫中來。
到了西魏時期,
白色鋪底成為主流,
并在吸收融合的過程中,
把社會生活情節(jié)
帶入了壁畫創(chuàng)作中。
莫高窟275窟 北涼
北魏、十六國、北涼時期用色相似,
但總體的色彩效果截然不同。
北魏壁畫在北涼基礎(chǔ)上人物增多,
體積變大,密集交疊,
藍色被大量使用,
紅色背景的面積減少。
壁畫底色及人物膚色多為褐色,
形成了藍色、綠色、黑色的組合。
所以十六國、北涼時期
壁畫風格多為暖色調(diào),
北魏的壁畫風格則為冷色調(diào)。
莫高窟435窟
在繼承了前朝
生動、粗獷、豪放,簡約,單純的
繪畫風格之后,
山水詩畫的出現(xiàn),
以及文人士大思想情趣的交流,
隋唐壁畫藝術(shù)風格
產(chǎn)生了許多浪漫主義情調(diào)。
并且創(chuàng)造了
豐富多彩的民族化藝術(shù)風格
以及空前繁盛的時代審美。
莫高窟第112窟
隋朝期間敦煌壁畫
多以赭石 、土紅為主,
間以青綠、熟褐、青金石為輔。
到了唐代,
通過紅色顏料朱砂和鉛丹的嫻熟使用,
壁畫風格顯得富麗絢爛,驚艷絕倫。
成為了華夏文明
繪畫藝術(shù)發(fā)展中的
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時期的敦煌壁畫
156窟《張議潮夫婦出行圖》,
130窟《庭瑰和他的妻子王氏的供養(yǎng)圖》
精心的描繪出了上層社會的生活內(nèi)容。
敦煌壁畫156窟《張議潮夫婦出行圖》
唐朝的壁畫藝術(shù),
把各種色彩運用到了極致。
青金石、赭石、黑曜石 、
黑朱、 朱砂 、密陀僧、
鈷藍、瓦崗紅、巖焦茶、
小豆茶、香妃、元巖肌、
赤茶被廣泛的運用在
這個時期的石窟壁畫中。
顏色更為鮮艷,
線條更為靈動。
繪畫風格更為細膩。
盛唐莫高窟148窟《虹橋》
沿襲了晚唐時期部分特征的
五代、宋朝的敦煌壁畫,
多采用 紅綠對比。
壁畫色彩面貌整體明亮艷麗。
這一時期產(chǎn)生了
“重墨輕色”的文人思想,
敦煌壁畫出現(xiàn)了以清冷基調(diào)為主,
色彩簡潔統(tǒng)一的畫風。
以土紅 石綠 土黃 石青 暖褐色
幾種常用色為主,
給人柔和細膩之感。
石綠和淺土黃,
占據(jù)了畫面的主要部分。
61窟的《五臺山圖》
61窟描繪了山川景勝,
城池市院,亭臺樓閣,
堪稱恢宏壯觀。
顯現(xiàn)出了當時的
構(gòu)圖技巧與
山水人物的繪畫水平.....
合上書頁,
我漫步在莫高窟這座敦煌遺珠面前,
思緒不斷在腦海中閃現(xiàn),
那些經(jīng)典的色彩被一代代人
傳承、創(chuàng)興,
終于流傳到了我們的時代。
我想,
壁畫之所以吸引人,
是因為上千年的歷史沉淀,
包容了西來東往的諸多元素,
延續(xù)了漢晉風格,
又結(jié)合了西域壁畫的內(nèi)容與特點。
這些經(jīng)典、獨特的樣式
又從這里開支散葉,
在華夏大地盡情的綻放開來。
仔細觀察,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色彩斑斕的壁畫,
其實都是由
白、黃、紅、黑、綠、藍等
這幾種顏色的
天然礦物顏料構(gòu)成,
這些礦物顏料在時間的侵蝕中,
在不同的光照下,
最后產(chǎn)生了豐富多樣的色彩變化,
感動并影響著一代代熱愛它的人。
盛唐31窟《山水》
時空流轉(zhuǎn),
到了現(xiàn)在。
當看到這些經(jīng)典作品
即將隨著時間慢慢消失時,
我想盡自己的力量,
為所有人保留、繼承這顆敦煌遺珠。
讓所有人
都能使用上
這些驚艷世界的流行色。
于是2020年5月,
我們來到了敦煌,
帶上我們的情懷和專業(yè)的技術(shù),
對這些中華美色進行收集、分析、整理。
希望能為所有人
準備一份精美的敦煌色彩禮物。
這段旅程還沒結(jié)束,
全新的色彩旅程即將開始,
而慶幸的是
我們有機會
把敦煌的色彩和感覺一同帶回,
應(yīng)用在日常生活中,
我想,
經(jīng)典依然會被延續(xù),
我們的出現(xiàn),
將會鏈接起
遙遠的過去和美好的未來
.........
用我的眼睛
為你挽留
敦煌
穿越千年的四季
......